任永胜,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导(化学工艺,材料与化工)。主要研究领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绿色化工。研究方向:复杂水盐体系元素高效分离与转化的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废水处理过程中管线和设备腐蚀及结垢的机理研究及模拟、煤化工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循环利用。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重点/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在Int. J. Heat Mass Tran.、Ind. Eng. Chem. Res.、Chem. Eng. Technol., J. Mol. Liq.、J. Chem. Thermodyn.、Fluid Phase Equilibr.、化工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出版专著两部。2013年、2015年分别获得自治区优秀论文二等奖各一篇;2014年、2017年、2020年被评为宁夏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5年、2017年、2019年分别有1位研究生论文获得自治区级优秀硕士论文;培养化学工艺专业研究生6名(学术型),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22名(全日制);目前在读化学工艺专业研究生4名,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4名。承担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自治区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1项;自治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一流基层教研室建设项目(化学工程教研室)1项;指导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发表北大核心教改论文2篇。作为主编出版《化工原理(上下册)》、《化工传递原理教程》、《化工原理实验与实训》等三部教材。
吴晓红,从事教学第一线工作39年如一日,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事业。获“宁夏大学品牌教师”“宁夏大学首届教学名师”“自治区普通高校教学名师”“宁夏最美教师”“宁夏大学首届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获“明德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宁夏五一劳动奖章”“宁夏大学立德树人突出贡献”等奖项。主编教材12(有18名研究生参与了编写工作),已在全国作为研究生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推广使用。主持区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2项、教学成果获奖励20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主持“能力为本的化学教育硕士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教改项目,获宁夏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负责学科教学(化学)学位点建设,该学位点由2011年招生2人,到2019年43人,学位点发展迅速。指导学生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0余篇,研究生在全国学术会议报告4人次。所带研究生获宁夏大学“品牌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连续4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指导研究生获全国高等院校化学教育硕士教学素质大赛获特等奖2名,一等奖16名。使学校在全国高校中声誉提高,进入全国高校竞赛前列。形成了宁夏大学化学学科教学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全国重点高校学生积极报考本校学科教学(化学)学位点研究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1666”教学能力培养行动方案:一个基本点、六个教学行动、六个评价体系、六种基本能力。创新并形成了教之有效、学之有效的本硕互动、项目化学习、可视化教学、课堂观察、手持技术实验等具有鲜明特色教学方法,为全国同行认可并借鉴。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视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教学、说课和有效课堂教学、微格教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教育科研等能力开发并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在全国化学教学论学术年会上,全国至今唯一专题报告了宁夏大学化学师范生培养的模式和实践,得到与会同行的广泛认可。受邀在省内外的有关高校进行了多场专题讲座和广泛的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影响和成果的推广的实际价值。
张建利,男,汉族,1980年5月生,山东潍坊人。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同年入职宁夏大学。入选宁夏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宁夏国内引才312计划,兼任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主要从事碳一催化转化、煤化工过程副产烃增值利用、煤基下游产品高值化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16项;在“Appl Catal B: Environ, Fuel, J CO2 Util, Appl Catal A: Gen, 化工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3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获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宁夏科技进步奖、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等学术奖励11项。指导硕士生21人(已毕业13人,继续深造5人),合作指导博士生1人;获宁夏高等学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主持完成自治区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指导宁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3项;获评2016、2020年度宁夏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