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信息工程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成果
1、人才培养质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下设“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贯彻“拓宽基础、加深专业、强化能力、突出创新”的原则。一方面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使其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根据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学习有关课程,达到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前沿的目的,近五年本学科指导的研究生获硕士学位68人,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含升学),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国内软件企业、电信、银行、医疗、政府机构、学校、军事国防等企事业单位。另外,部分计算机硕士毕业生考取了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学院与Google公司合作,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和本科课程建设,通过与亚马逊公司合作,进行云计算师资培训。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工程实践,形成了明确的办学目标及定位,制定了科学的培养方案,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了一支专业方向明确、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形成了符合培养目标的规范的课程体系、培养过程体系和考核方案体系。建立了20余家稳定的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及多家包括企事业和科研院所在内的合作单位。本学科于2015年开始招生,截止目前授予学位57人。就业方向与专业方向一致率达90%以上,就业率100%,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
2、导师队伍建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建设了一支专业方向明确、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及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53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在读博士8人,博士后和具有海外经历的有8人。近两年引进千人计划1人,博士6名,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大学。教师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中有 2人入选宁夏青年托举人才项目。有自治区信息安全专家2人,自治区大数据云计算专家2人,专任教师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正在建设大数据智能技术及应用科技创新团队,有行业导师20人,分布于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工程实践指导能力。
3、学位点平台建设
本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西部一流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西部一流重点建设专业,建有1个“宁夏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省级科技平台,1个“省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建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图形图像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建有“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云计算与智能媒体处理实验室”、“大数据表示与知识处理实验室”、“大规模数据深度学习实验室”、“物联网工程及应用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先进网络与智能计算实验室”、“数据挖掘与智能信息集成实验室”等研究实验室。
4、科学研究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近五年来,我院研究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检索5篇,核心及其以上论文15篇。如孙鹏辉同学研究成果论文《Similarity-Aware Deep Adversarial Learning for Facial Age Estimation》被多媒体领域国际知名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简称ICME)口头汇报录用(排名前10%),届时将参加大会并做英文口头汇报。ICME会议被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为CCF B类并被EI检索。该论文被录用发表使信息工程学院在科技融合、科研支持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朱聪聪同学研究成果论文《Multi-Agent Deep Collaboration Learning For Face Alignment Under Different Perspectives》被The 26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录用,被CCF C类推荐并被EI检索等。
5、对外合作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学术交流,先后组织主办协办了6次学术研讨会,“宁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首届云计算与大数据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电工委员会2017年TC108国际会议、第二届空间信息网络主题学术论坛、国家自然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17年战略发展研讨会、第二十二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第二届物联网教育高峰论坛。
近五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50多人次,参加学术会议50多人次,3人次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专题报告,研究生到清华大学和中科院访学9人次,研究生到台湾交流访学1人次,联合培养研究生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