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学院2015年招聘信息
钦州学院位于广西北部湾畔的钦州市,其前身为始建于1973年的钦州地区师范学校。1991年改建为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升格为钦州学院。2011年5月,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项目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2012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被自治区教育厅列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6月,成为教育部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单位;2014年8月,成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
学校现有东西两校区占地850亩,在建中的滨海新校区占地2070亩。设有海洋学院、海运学院、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教育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数11439人,其中本科8920人,外国留学生40余人,函授及网络教育学生5000多人。有教职工919人,其中专任教师615人;有高级职称215人,其中教授60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5%;硕士及以上学位459人,其中博士40人,硕士以上比例达到75%;“双师型”教师156人,比例达到25%;有广西特聘专家2人、外聘院士2人。
学校确立“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服务面向定位,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大力发展海洋学科、石油化工、港口机械、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物流、坭兴陶艺设计等一批与区域经济结构匹配度较高的应用型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涉海类学科专业群,填补了广西无海洋类专业的空白。获得了国家高级海船船员培养培训资质、国家一级渔业船员培训机构资质。学校现有39个本科专业,专科专业21个,覆盖工、管、文、理、法、农、经、教育、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工管文理多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凸显“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办学特色。
学校有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点3个;获得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4个(含在建精品课程8门)、省级紧缺人才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t;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基地1个;获得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各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获批为自治区教师教育重点培育基地、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重点研修基地;建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建有广西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点实验室3个;建有海洋生态保护广西院士工作站,共建国家级实验室1个;利用意大利政府贷款1000万欧元建设“北部湾海洋研究和教育中心”。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60个,与中马产业园、钦州保税港区等单位共建了一批产学研基地。学校有各类纸质藏书76万册,电子图书34万册。有定期公开出版的专业刊物2个,即钦州学院学报和钦州学院报。
学校积极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业开展合作办学,和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关系。近年来招收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交流或交换留学生200多人,赴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留学生700多人。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部署,钦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筹建北部湾大学,筹措资金约24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目前4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将于2015年7月竣工,完成校园整体搬迁。
学校发展目标:到2017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5000人,在钦州学院基础上成功建成北部湾大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国家中南、西南地区战略发展,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发展需要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构建中国西部沿海、沿边区域性高等教育新高地。
|